在購屋理財問題上,有四個層次需要規劃:


 




1. 可接受房屋總價:


 


以家庭收支平衡的原則為規劃的基礎,可設家庭可支配所得相當於食、衣


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總和,扣除消費支出(食、衣、育、樂)後,餘款可


用來支應居住支出(假設為五萬元),假設購買新成屋的付款條件為自備


款三○%及銀貸七○%,貸款利率為八.七五%,則每年資金成長率為八


.○七五%,每月資金成長率為○.六七%。而根據主計處的統計,台灣


地區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約為九坪,因此,對於一家四口的家庭而言,最基


本的住宅坪數為三十六坪,故以上述收支結構來計算,該家庭購屋時每坪


可接受房價應為207,300元,可接受房價為7,462,800元。




2. 購買預售屋或成屋:


 


首先,必須瞭解購買預售屋及成屋的差別,購買預售屋的自備款成數較低,


一般為房價的三成,新成屋或中古屋的自備款成數較高,一般為房價的三至


五成;預售屋的自備款通常是分期付款,包括訂(金)、簽(約金)、開(


工款)、工程款等,一般而言,工程期至少需二、三年以上,因此,預售屋


工程款可在二、三年內攤還,而新成屋或中古屋的自備款則必須在過戶前一


次付清。對於年輕世代而言,所得與儲蓄均有限,購買預售屋的負擔較輕,


除了負擔能力外,預售屋與成屋的「相對價格」(係指每坪單價)亦是重要


因素。一般而言,在地段、品質等相同條件下,預售屋每坪單價應高於新成


屋,而中古屋因折舊因素,單價應低於新成屋,不過,以總成本現值而言,


在預售屋工程期間內,新成屋因開始提列折舊及負擔房屋稅及增值稅,故買


預售屋較划算。




3. 自備款籌措:


 


假設自備款籌措年數為五年,而根據統計,過去三十年的加權指數歷史資料,


統計出台股五年的平均報酬率為一七.六一%,九五%信賴區間的報酬率為負


一五.六六%至五○.八八%,六六.七%信賴區間的報酬率為○.九八%至


三四.二五%,並利用投資股票的方式來籌資,即可算出五年內可能籌措的自


備款金額。


 




4. 房屋貸款償還決策:


 


一般而言,每月房貸支出不宜超過所得的三分之一,除了「量力而為」外,尚


牽涉貸款年限多久?超長期房貸(二十年以上)划得來嗎?是否要利用「寬限


期」?如何運用「無本償還貸款」?等問題,消費者要考量利率等因素來做選


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c 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